logo背景
欢迎来到中共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党校!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卢上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凉山实践与探索

发表日期:2021年12月02日   共浏览3101次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既是现阶段重要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本文结合凉山州实际,探讨以良好生态环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径。

关键词: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凉山州;实践与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同时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两山论”强调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既存在矛盾又可以辩证统一,二者的关系可形象地比作两座山,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应当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一、“两山论”的历史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曾有人片面的理解“两山论”,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味着在重视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可以忽略经济建设,又或者把两者对立起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提问时,进一步作出了阐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回答明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关系,即在拥有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基础之上,才可能拥有金山银山,或是才具有推进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两山论”在凉山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1、第一阶段: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在这一阶段中,凉山州发展的产业以农业为主,落后的生产力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未破坏生态环境,两者并未发生冲突,实现了既有绿水青山也有金山银山。这一历史发展阶段,是由于客观的落后生产力所造成的,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低,是相对落后的发展方式,先进的工业技术等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到凉山各领域。

2、第二阶段: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在这一发展阶段里,凉山的经济发展逐步进入到了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污染已经逐步影响到了整个社会。在这一历史发展时期,大家也逐渐认识到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事件,就是由于工厂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汞所造成的,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并对日本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造成了大量居民死亡,带来的后果极其严重,至2006年,被认定患者已达2265人(其中1582人死亡),各种法院判决认定的水俣病患者7890人。在这一时期世界上发生了大量的环境公害病,坏境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已远远超出了人类社会的承载力度,带来贻害无穷的疾病和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所无法弥补的。在这一时期里,凉山州也逐渐关停部分严重污染企业,严格监管污染物的排放,在这一阶段里实现了用长远眼光看待发展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选择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3、第三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经济发展到这一阶段,可以实现与生态环境保护辩证统一、协调发展。凉山州大力发展旅游业、生态农业等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发展的产业,即可以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获益,又可以反哺生态环境保护,为居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最终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两山论”在凉山的实践与探索

1、凉山州旅游新模式完善凉山“两山”实践新思路

当前凉山州旅游业主要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一核五区三带”]。其中“一核”指以西昌为核心,聚合辐射引领全州旅游产业发展;“五区”指安宁河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凉山原生态彝族文化体验区、“长征丰碑·团结之旅”凉山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南部温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经济区、西部香格里拉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三带”指凉山古南方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金沙江高峡平湖观光休闲旅游经济带、雅砻江黄金水上走廊旅游经济带。

2019年,凉山州的GDP总量高达1676.30亿元,排名四川省第九,其中由旅游经济贡献占比较大,全州接待游客488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0.21亿元,旅游业成为了凉山州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GDP的占比接近三分之一。毋庸置疑的是,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是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倘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森林植被面积减少,便无从发展旅游业,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西昌邛海是四川省最大淡水湖天然生态渔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作为凉山州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有其特有的区域优势和生态优势。邛海周边的园林风景秀丽、景色宜人,与此同时邛海连接泸山形成山水一体的独特景致,在邛海周边建设的大量的佛、道等宗教建筑物,在海边、山林里形成了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相映成辉。自2006年以来,西昌市先后投入了16亿元打造月色小镇、观海湾、月亮湾等邛都新八景,并积极创建了邛海-泸山4A级旅游景区;在2009年至2013年,投入50余亿元,精心打造邛海“梦里水乡、梦寻花海、梦回田园”三大湿地群,建成中国最大城市湿地;2014年至2015年,投入18亿元实施海门渔村、海河天街、听涛小镇等12个旅游项目;2015年,创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功能、品牌效应全面提升,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随后到了2016年,邛海水利风景区正式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到2019年,邛海-泸山获得全国首批、四川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认证及荣誉,邛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带动了西昌市乃至凉山州的经济发展,成为带动凉山州“一核五区三带”发展的有力引擎。

与此同时,旅游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新模式也为凉山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广、数量多,共有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6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类别集中在传统体育、民风民俗、传统医药等。

“火把节”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旅游业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成功典范。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传统的重大祭祀性节日,但最初不过是彝族先民用打火把来驱虫辟邪、企盼丰收的民间习俗;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习俗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民间文化体育节日。火把节是大小凉山彝族人的"狂欢节",是阿哥阿妹男欢女爱的"情人节",在节日期间开展的展演、篝火晚会、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原生态节目为节日增光添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

凉山州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所发展的旅游业,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凉山州采取的自然环境+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等产业发展模式,成为了“两山论”凉山实践的新思路、新模式。

2、绿色农业产业促进凉山“两山”实践新发展

凉山州各类生物种类资源丰富,有植物类4000余种,动物类1200余种,微生物类近千种。尤以木本和草本植物资源占优势;草地面积3000多万亩,而且牧草产量高、草质优,仅草本类优良饲料就有上百种。野生植物资源名目繁多,仅中草药类就达2500余种,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凉山州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有发展绿色产业的广阔平台。

凉山州当前有甘蔗适种地30多万亩,平均亩产达5吨以上,最高可达10吨以上,比国内单产的福建省高2%,含糖量比四川内江老产区高3%。与此同时,凉山州西南部的良好气候生态环境非常适宜种植烤烟,其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国家烟草专家称“凉山优质烟叶,可与世界最好的津巴布韦烟叶媲美”。另外凉山州还具有养蚕的有利条件,州内蚕茧一年可产四季,而且蚕茧个大质优、茧丝洁白,弹性好,单粒丝可长1200米。另外,州内种植的瓜果蔬菜也有较好质量,各类蔬菜具有“早、优、高、稀、特”的优势;石榴、苹果、脐橙、枇杷、桂圆、核桃、葡萄、花卉、花椒等都具有质量好、产量高、发展潜力大等优势。

凉山州当前已发展的畜牧业、种植业等绿色农业产业无不依托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更进一步而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障这些绿色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两者形成互利互补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了绿色产业的发展,而该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又会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凉山实践。

3、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开创凉山“两山”实践新模式

凉山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区内稀土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开采产生了大量的尾矿、弃渣等,并广泛堆积于矿区附近,导致周边河流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产生了较严重的生态问题;同时,由于开采模式单一、开采工艺落后,这些尾矿当中还富含了大量的稀土资源,其中残存的矿石品位依然很高,甚至高于国家的最低工业品位。针对尾矿中稀土元素的含量、赋存状态、有多大资源量、能否再次综合回收利用等问题,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其进行了综合调查评价,查明了尾矿中稀土元素和共(伴)生元素的特征及稀土氧化物的资源量。经过多方论证和实验表明,尾矿中的稀土氧化物资源量已达中型规模,采用新技术既可以降低流经水域的重金属污染,还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稀土尾矿废物资源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荣,为凉山州两山论实践提供了实例。

凉山州内存在过一定数量的造纸企业,其中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成为了破坏生态环境的幕后黑手。升级企业“三废”治理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成为了保障凉山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纸厂产生的废水较多且肆意横流,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沟、河等,甚至将水体染成了其他颜色,当地居民戏称为墨水河、绿豆河等,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随着“两山论”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部分企业开始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一大批企业开始发展新技术,提高废水末端处置能力,并积极在生产原材料上做文章;部分造纸企业做了大量尝试,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代替木浆进行生产,其中以小麦秸秆效果最为理想,用此原材料生产的纸浆不再需要进行漂白,可以大幅度降低废水的排放,与此同时,还可以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废物资源化,即降低了污染环境的压力,又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有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工厂在余热利用方面研发新技术,尝试利用工厂余热进行发电,将工厂生产的全过程形成了一个闭环,将可利用的资源尽可能发挥作用,严格贯彻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利用资源的“两山论”内涵。

4、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保障凉山“两山”实践新要求

凉山州党委、政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严格制定了标准,在制度建设上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另外在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上分别强调,“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凉山州结合本州实际,先后发布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凉山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凉山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为凉山州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并为协调凉山州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两山论”的凉山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凉山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步伐不是一劳永逸的,这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持续性伟大工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总结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不断创新发展、开拓进取。结合政府、公众、企业等形成社会合力,进一步提高污染治理水平、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证统一、协调发展,用绿色经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以实现凉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此文入选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2021年年会暨“以系统观念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建设”理论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