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修订与实施,为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作为党校教学科研、决策咨询、师资培养的核心阵地,教研室肩负着贯彻落实《条例》精神、推动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线责任。通过深入学习《条例》,结合自身教研室主任的工作实践,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对教研室的职责定位和未来努力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提高政治站位,在“明方向”上展现新担当
《条例》通篇贯穿着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的根本原则。教研室作为党校教育的前沿哨所,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一是带头深学细悟。 我将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条例》,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准确把握新时代党校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重大意义。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将《条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条例》的坚定执行者和宣传者。二是强化对标对表。 严格对照《条例》规定,全面审视教研室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科研导向、学术活动、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查找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明确改进提升的路径,确保教研室的一切工作都遵循《条例》要求,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三是筑牢思想根基。 将学习《条例》与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紧密结合,教育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课地位在教研室工作中不动摇、不偏离。
二、聚焦主责主业,在“育英才”上实现新突破
教学质量是党校安身立命之本。《条例》对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教研室必须勇挑重担,深化改革。一是优化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课,组织骨干教师系统开发、动态更新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富有地方特色和实践特色的课程与教学专题,打造精品课程群,构建更为科学的学科体系。二是推动教学创新。 大力倡导和鼓励研究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教室、打造线上优质课程,提升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规范和完善现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实效。三是严格质量管控。 严格落实集体备课、新课试讲、听课评课、教学督导等制度,严把教学政治关、学术关、质量关。完善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质量提升上,切实履行好“为党育才”的初心。
三、服务中心大局,在“献良策”上体现新价值
科研决策咨询水平是党校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条例》突出强调了发挥党校智库作用。教研室必须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一是深化理论研究。 组织教师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力争推出有深度、有份量的理论文章和专著,助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二是强化对策研究。 紧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大战略部署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科研主攻方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可操作的决策咨询报告,切实发挥“为党献策”的智库作用。三是促进成果转化。 建立健全“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咨询进决策”的联动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专题、培训案例和政策建议,实现教研咨一体化协同发展。
四,恪守初心本色,在“正学风”上树立新形象
校风学风事关党校形象和办学成效。《条例》对坚持严以治校、弘扬学习之风提出了明确要求,教研室必须以身作则。一是坚持从严治教。 要求教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恪守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做到学术探索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以高尚师德师风引领学员。二是强化学员引导。 配合学员管理部门,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修养锤炼和学风纪律要求,引导学员沉心学习、深入研讨、严守规矩。三是弘扬优良作风。 在教研室大力倡导并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鼓励教师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共同维护党校作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的崇高声誉。
贯彻落实《条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研室主任,我必将以《条例》为强大武器和基本遵循,带领全体教师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切实将《条例》精神转化为推动教研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努力在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